巴甫洛夫提出的经典条件作用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核心过程:获得、消退、泛化和分化(辨别)。这些过程揭示了中性刺激如何通过与无条件刺激的关联形成条件反射,以及该反射如何随环境变化被强化、弱化或调整。以下将逐一展开说明。 一、获得 获得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初始阶段。中性刺激(如铃声)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的反复配对出现,逐渐获得引发特定反应(如唾液分泌)的能力。这一过程中,中性刺激从无关信号转变为具有预测意义的条件刺激,其信号作用通过强化(即与无条件刺激的关联)逐步建立。 二、消退 消退指条件反射建立后,若条件刺激多次单独出现而无无条件刺激伴随,原有的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例如,反复仅呈现铃声而不给予食物,动物的唾液分泌反应最终停止。消退并非彻底遗忘,而是有机体通过环境反馈调整行为,体现了条件反射的可逆性和适应性。 三、泛化 泛化表现为有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产生相同反应。例如,动物对某一音高的铃声形成条件反射后,可能对其他相近音高的声音也出现唾液分泌。这种扩展性反应有助于有机体快速适应类似情境,但也可能导致过度反应,需通过后续分化过程加以修正。 四、分化(辨别) 分化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能够区分条件刺激与其他相似刺激,仅对特定刺激做出反应。例如,仅对特定音高的铃声给予食物强化,而对其他音高不强化,动物最终学会仅对目标音高产生反应。这一过程反映了有机体对复杂环境的精细辨别能力。 |
关于我们|手机版|小黑屋|地图|【道勤网】-www.daoqin.net 软件视频自学教程|免费教程|自学电脑|3D教程|平面教程|影视动画教程|办公教程|机械设计教程|网站设计教程 ( 皖ICP备15000319号-1 )
GMT+8, 2025-4-29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