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是由鲁迅先生1931年在上海倡导发起的。 历史背景:木刻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中国的古代木刻远远走在欧洲的前面,并且影响了欧洲。在《北平笺谱》的序中,鲁迅说:“缕象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法人伯希和氏从敦煌千佛洞所得佛像印本,论者谓当刊于五代之未,而宋初施以彩色,其先于日尔曼初木刻者,尚几四百年。”但中国的传统木刻由于与现实生活隔绝,由于画、刻、印的分开,缺乏独立的创作意识,逐渐失去生命力。当五四以后中国的艺术界意识到木刻的重要性时,便不得不向欧洲人求教。所以,30年代在中国兴起的木刻运动,更多、更直接的启发来自当时欧洲的版画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态,它不是中国传统木版艺术的新生。 鲁迅认为,中国现代的新木刻要能得到发展,应当提供两方面的养料:一方面是介绍外国的木刻,一方面是借鉴中国的传统。他说:“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木刻纪程》小引) |
关于我们|手机版|小黑屋|地图|【道勤网】-www.daoqin.net 软件视频自学教程|免费教程|自学电脑|3D教程|平面教程|影视动画教程|办公教程|机械设计教程|网站设计教程 ( 皖ICP备15000319号-1 )
GMT+8, 2025-4-4 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