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回复: 0

朱星波老师解读美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复制链接]

96

主题

0

回帖

98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82
发表于 2024-6-16 16: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勤网-数据www.daoqin.net

亲注册登录道勤网-可以查看更多帖子内容哦!(包涵精彩图片、文字详情等)请您及时注册登录-www.daoqin.ne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朱星波老师解读美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011.jpg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 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 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坚待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带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入、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完善。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待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修订原则

(一)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 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  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坚持创新导向。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 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三、主要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 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 、有担当三个方面 ,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 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 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二)关于课程标准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 ,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 ,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 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 引导 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 “内容要求“ 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 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 ,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 教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 ,而且强化了“怎么教” 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 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 、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33 拷贝.jpg

一、课程性质

[color=rgba(0, 0, 0, 0.9)]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特定的媒介、语 言、形式和技艺等塑造艺术形象,反映自然、社会及人的创造性活 动。艺术教育以形象的力量与美的境界促进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

[color=rgba(0, 0, 0, 0.9)]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重要课程,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

[color=rgba(0, 0, 0, 0.9)]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坚待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 、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课程理念

[color=rgba(0, 0, 0, 0.9)]1. 坚持以美育人

[color=rgba(0, 0, 0, 0.9)]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 生积极 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 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  ,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术视野。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color=rgba(0, 0, 0, 0.9)]2. 重视艺术体验

[color=rgba(0, 0, 0, 0.9)]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  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 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color=rgba(0, 0, 0, 0.9)]3. 突出课程综合

[color=rgba(0, 0, 0, 0.9)]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 术与 自 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设计思路1 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 学生 身心发展 阶段性、连 续性的特点 ,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第一阶段1-2 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二阶段 (3—7 年级) 以音乐和美术为主 ,有机 融入姊妹 艺术,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第三阶段( 8—9 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 项艺术特长,与高 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2. 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围绕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4 类艺术实践活动,以 任务 驱动的 方式 遴选和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坚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 讲好中国故事 ,吸收 、借鉴人类文阴优秀文化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相统一。3. 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机制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清况纳入学业评价。明确评价依据,改革创新评价的任务设计、题目命制、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统一要求,重视艺术学习的过程性、基础性考核与评价;尊重学生艺术学习的选择性,以学定考,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专项考核,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四、课程目标艺术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 程目 标。(一)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 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 个人 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艺术课 程要培 养的核 心素养 主要 包括审 美感 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1. 审美感知审美感知是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的特征及其意   义与作用的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审美感知具体指向审美对   象富有意味的表现特征,以及艺术活动与作品中的艺术语言 、艺术形象、风格意蕴、情感表达等。审美感知 的培育 ,有助于 学生发 现美、感知美 ,丰富审美体验 ,提升审美情趣。2 艺术表现艺术表现是在艺 术活动中创造艺术形象 、表达思想感情、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艺术表现包括艺术活动中联想和想象的发挥,表现手段与方法的选择,媒介、技术和艺术语言的运用,以及情感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艺 术表现的培育,有助于学生掌握艺术表现的技能,认识艺术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涵养热爱生命和生活的态度。3. 创意实践创意实践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进行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创意实践包括营造氛图,激发灵,感对创作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探究与实验,生成独特的想法并转化为艺术成果。创意实践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团队精神。4. 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是对特定文化情境中艺术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阐释能力。文化理解包括感悟艺术活动、艺术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领会艺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和价值,阐释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理解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艺术课程的 4 个核心素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贯穿艺术学习的全过程。其中,审美感知是艺术学习的基础,艺术表现是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必备能力,创意实践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文化理解则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 (二)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艺 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 会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2· 丰富想象力 ,运用媒介、技术和独特的艺 术语言进行 表达与交流,运用形象思维创作 情景生动、意蕴健康的 艺术作品,提高艺术表现能力。3·发展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创作、表演、展示、制作等艺术实践活动,学会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创意实践能力。4·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了解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理 解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 (三)学段目标在各艺术学科的学习中,学生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感悟人生,探究、体验、领会艺术的魅力,积极、主动参与艺术活动,用有组 织、有意义的音乐语言表达思想,用视觉媒介和技术创造形象,用舞 蹈语言抒发清感,通过扮演戏剧角色品味丰富的人生,运用现代媒介和数字媒体技术再现与表现世界,在艺术的世界中求真、崇善、尚美。

依据课程分段设 计思路 ,在学段划分上将第二阶段细化为两个学段,形成四个学段,分别是:第一学段1—2 年级,第二学段 3—5 年级,第三学 段 6—7 年级,第四学段8—9 年级。第一学段(1 - 2 年级)(1 ) 唱游· 音乐· 能体验音乐的 情绪与情感,了解音乐的基本特征,感知音乐的艺术形象,对音乐产生兴趣。在音乐体验中唤起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乐观的态度以及对身边人的友爱之情。· 能积极参与演唱、演奏、歌表演、律动 、音乐游戏、舞蹈、戏剧表演等艺术活动,积累实践经验,享受艺术表现的乐趣,在各种艺术实践中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 对音乐有好奇心和探究欲 ,能在探究声音与音乐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初步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和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对身边的音乐和音乐现象感兴趣 ,能与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 造型·美术· 能感知身边的美 ,认识美存在于我们周边,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 能使用不同的工具 、材料和媒介,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学会从外观和使用功能等方面了解物品的特点 ,能针对某件物品的设计 提出自己 的改 进 意见,进行装饰和美化, 初步形成设计意识。·能利用不同的工具 、材料和媒介 ,体验传统工艺 ,学习制作工艺品,知道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 能积极参与班级或小组开展的美术与姊妹艺术及其他学科相结合的造型游戏活动,初步形成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
第二学段 (3 - 5 年级)(1 ) 音乐· 具有丰富的音乐情绪与清感体验,在与 音乐作 品的 情感共鸣中焕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具有乐观的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感知 、体验、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和审美特质,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能对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进行简单评价;增强对音乐的兴趣。• 能自信、自然地进行演唱、演奏、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舞蹈、戏剧表演等艺术活动,乐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在实践中增强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学习意志力等,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 对音乐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能在探究、即兴表演和编创等艺术创造活动中展现个性和创意。· 增进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之 情 了解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开阔文化视野。·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中的音乐现象,对音乐与姊妹艺术、其他学科,以及个人、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联系有初步的了解。( 2)美术· 能运用造型元素、形式原理和欣赏方法欣赏、 评述艺术家的作品,感受中外美术作品的魅力。· 能运用传统或现代的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学会以视觉形象的方式与他人交流。·了解“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为班级、学校的活动设计物品,体会设计能改善和美化我们的生活。· 能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制作传 统工艺品,学习工艺师敬业、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科技相融合,探究各种问题,提高 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 第三学段 (6 - 7 年级)( 1)音乐· 领 悟音乐的思想感 情和内涵意蕴,增强爱 党、爱国 、爱社会主义的 情感和乐观的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 加深对音乐感性特征和审美特质的感知、体验与理解,提高音乐欣赏和评述能力;对音乐有较浓厚的兴趣。· 乐于参与多种与音乐相关的艺术表现活动,展现 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和创意 ,在实践中增强交流与合作能力,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养成守规则、负责任等良好品质。· 能选用合适的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清感,编创与展示简单的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理解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中华美育精神和民族审美特质 ,增强文化自信;进一 步了解、 尊重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能从文化的角度理解音乐与姊妹艺术、其他学科, 以及个人、自然 、生活 、社会、科技的广泛联系,对社会生活 和文化中的 音乐现象有自己的想法。( 2) 美术· 能运用造型元素 、形式原理和欣赏方法 ,欣赏 、评述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美术作品,领 略世界 美术的多 样性和 差异性,养成 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 能运用传统与 现代的工具、材料和媒介,以 及习得的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 方式 ,创作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提升创意表达能力。· 能根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的设计原则, 对学校或社区进行环境规划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能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制作或创作工艺品,体会传统工艺“守正创新 ” 的内涵与意义。· 能结合校园现实生活创编校园微电影, 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增强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
第四学段 (8 - 9 年级)(1 ) 音乐· 能较好地把握音乐的思想感清和内涵意蕴,理解作品中蕴含的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体悟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感知、体验、理解音乐的感性特   征和审美特质,辨识不同音乐表现特征的差异与联系 ,具有初步的音乐欣赏与评述能力; 保持对音乐的浓厚 兴趣,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 主动参与音乐表现活动,能进行富有个性和创意的二度创作及表现形式的创新,不断提高创意实践能力和艺术 表现水平 ,在实践 中增强自信心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团 队合作能力。· 能编创与展示比较完整的短小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具有较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热爱中国音乐文化,能 从中汲取 民族文化智慧,坚定文化自信 ; 领略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包容不同音乐的表达方式,尊重文化差异。· 认识不同艺 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手段和审美特征 ,理解音乐与其他学科,以及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 2) 美 术· 了解美术产生的背景及不同时代、地区、民族和国家的美术特征 ,知道中国古代经典美术作品 ,以及近现代反映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解放和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美术作品,增强对伟   大祖国 、中华民族的情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 文化 自信,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能创作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创造性地表达对自然与社会的感受、思考和认识,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了解“设计满足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传递社会责任 ” 的设 计原则,能为学校或社区的学习与生活需求设计作品,形成设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制作传统工艺品或文创产品,认识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理解美术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独特的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 3 ) 舞蹈· 了解不同体裁和风格的舞蹈,感受舞 蹈美的丰富性。· 掌握不同舞种的舞蹈姿态与基本动作。· 能运用身体语言,感知 、体会、有创意地表现不同体裁和风格的舞蹈,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能在不同的背景中欣赏与分析中外舞 蹈艺术特色 ,加强对我国优秀民族舞蹈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坚定文化自信。· 能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独自或与他人合作表达情感、观念和想象,在舞蹈编排和实践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4) 戏剧(含戏曲)·了解戏剧编演的方法,具有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进行戏剧演出的基本能力。· 能对戏剧 (含戏曲)艺术作品进行初步欣赏和分析,具有 初步表达观剧感受和见解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向善、向美的价值观。• 了解“教育戏剧”“教育剧场”的方法,能进行一定的戏剧应用活动。· 掌握中外戏剧艺术史的基本常识,初步 认识中外 戏剧艺术的不同文化背景,尤其是了解中国戏曲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特征,坚定文化自信。· 积极参与戏剧 (含戏曲)活动 ,养成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在脚本创编和剧目演出过程中 ,增进对他人及自我的理解, 促进身心健康成长;通过创作、欣赏和应用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 5 ) 影视 (含数字媒体艺术)· 建立影视 (含数字媒体 艺术) 与真实世界 、虚拟世界 的联系 , 把握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形态特征。·掌握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创作技巧和艺术语言,了 解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制作流程,能初步运用简单的数字设备和软件创作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了解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主要类型、风格与流派,   能对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进行简单评述;认识影视 (含数字媒体艺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感 悟伟大建党精神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能将影视 (含数字媒体艺术)与其他艺术学科,以及信息科技等课程的学习相结合,将影视艺术思维、数字媒体思维、信息思维和科技思维等进行综合融通,开展创意活动,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
五、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 5 个学科,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内容,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

艺术实践包括欣 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 ·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是学生学习艺术、提升  艺术素养必须经历的活动和过程。学习内容是学生在艺术实践中需要掌握并有效运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任务是艺术实践的具体化,是学生在现实生活或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等完成的项目、解决的问题等。

义务教育 阶段,1—2 年级开设唱游·音乐、造型·美术;3—7年级开设音乐、美术,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8— 9 年级开设艺术选项, 包括音乐、美 术、舞 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每位 学生至少选择2 项学习。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 7 年级开设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供学生选择。为兼顾“六三“ 学制、“五四“学制的需要, 6—7 年级的学业要求分年级表述。


(一)音乐

音乐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4 类艺术实践,涵盖 14 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整体结构如图1 所示。


05.webp 拷贝.jpg

通过“欣赏“,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表现形式,感知 、理 解音乐的体裁与风格等,发展音乐听觉与感知能力,丰富音乐审美体验,深化音乐情感体验,提升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

通过”表现“,学生掌握声乐、器乐、综合性艺术表演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艺术表现中表达思想和情感,丰富音乐活动经验,提升艺 术表现素养。通过“创造“,学生对音乐及其他各种声音进行探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创造性思维,开展即兴表演和音乐编创活动,表达个人想法和创意,提升创意实践素养。

通过“联系”,学生将音乐与社会生活、姊妹艺术及其他学科加以关联和融合,并在欣赏、表现和创造等实践中结合相关文化,理解音乐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功能,开阔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理解素养。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1—2 年级在唱游· 音乐课程中设置“趣味唱游”“聆听音乐”“ 情境表演”“ 发现身边的音乐"4 项学习任务, 3—9 年级在音乐学科课程中设置听赏与评述、独唱与合作演唱、独奏与合作演奏、编创与展示、小型歌舞剧表演、探索生活中的音乐6 项学习任务。


第一学段 (1 - 2 年级)学习任务 1 : 趣味唱游

趣味唱游是以歌唱为主,融合演奏、声势、律动、即兴表演、舞蹈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活动内容,以趣味化游戏方式开展的音乐活动。

唱游是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形式。丰富有趣的唱游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对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内容要求】

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及 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主题鲜明、技法简洁的短小歌曲 ,以儿歌、鸾谣为主。随音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声势、律动或舞蹈进行表现,使用打击乐器或选择其他声音材料进行简 单演奏 或伴 奏。根据歌 曲内容 进行 音乐游戏、歌表演、角色扮演等。在唱游实践中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锣鼓经、基本   唱名及常见的音乐记号,模唱简单旋律。

【学业要求】

· 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感 情地独唱或齐唱,能在演唱中加入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

· 会演奏简单的锣鼓经片段或其他节奏型 ,能 进行独奏、合奏或为演唱和游戏伴奏。

· 能按要求随音乐进行动作模仿、音乐游戏、角色扮演和舞蹈表 演等,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

· 能跟随琴声模唱简单旋律,认识常用的音乐记号,能用线条、色块、图形等表示所听到的音乐。

·能遵守游戏规则,初步建立合作意识。

· 在唱游活动中能根据老师或指挥提示,做出正确的反应。

【教学提示】

(1 ) 教学策略建议

调动听觉、动觉、视觉、触觉等,引导学生多感官地体验音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重视在音乐游戏和活动体验中渗透音乐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教学,包括演唱和演奏的基本姿势、方法、音准、节奏等,让学生在唱游中学会听辨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等音乐基本要素。

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参 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 2 ) 情境素材建议

音乐游戏和表演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选用与学生生活 相关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设与音乐 情绪相适应 、与生活相关联的环境和氛围。

( 3 ) 学习活动建议

基于1—2 年级学 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学习活动的设计既要体现趣味化、生活化、情境化、综合化等特点,也要体现音乐性。在唱游教学中,可以融入演唱、演奏、编创、欣赏、律动、舞蹈等内容, 也可以适当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设 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学习活动可以采用全班集体表演、分组表演或个别表演等形式, 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现的机会,逐步增强他们艺术表现的自信心。


学习任务 2: 聆听音乐

聆听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音乐听觉和欣赏能力对学生丰富情感体验、积累音乐听觉经验、感受音乐的美好、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要求】

聆听形象鲜明、结构短小的民歌、儿童歌曲 、戏曲音乐片段,以及其他简短歌曲和小型器乐曲等,以中国作品为主、外国作品为辅。 体验音乐的基本情绪,感受歌唱中的童声、女声 和男声 音色 ,以及打击乐器和其他常见乐器的音色,感知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变化,体验二拍子、 三拍子音乐的特点。了 解所 听音 乐的表现形式,感受它们的不同风格。

【学业要求】

· 聆听或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能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 的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简要描述音乐   表现的形象与内容。

· 能听辨常见打 击乐器的音色以及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音色,判断音乐的高低、快慢、强弱、长短、音色变化,并做出相应的  体态反应或简单描述。

· 能跟随音乐的节拍拍手或走步 ,并对二拍子、三拍子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 能区分独唱 (奏)、齐唱(奏)、轮唱、合奏等,能随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音乐进行律动、舞蹈。

· 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积累的听觉经验区分相同或不同风格的   音乐,并借助律动、舞蹈、色彩或线条等予以表示。

· 在聆听音乐时能保待安静,注意力集中,参与音乐活动时能专注千音乐,不干扰他人。

【教学提示】

(1 ) 教学策略建议

在教学中坚待听觉为先的教学原则。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聆听或体验音乐,都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上,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聆听音乐。

适当结合多媒体、图画、图形谱、律动或语言引导等方式辅助聆听,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聆听   活动,但切不可"喧宾夺主“,避免对音乐聆听和想象造成干扰。

根据音乐特点和学习目标,设计游戏化的体验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身体动作、语言描述或色彩、线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表现 音乐要素和音乐特点。

( 2) 情境素材建议

低年级学生聆听的曲目,应以形象鲜明、主题突出、结构短小的标题音乐为主。情境创设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将生活中各种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长短、音色等与相关音乐要素建立联系, 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相关学习内容上,逐步将生活经验转化为音乐经验。

( 3 ) 学习活动建议

学习活动应体现生活化、趣味化、情境化等特,点可根据形象鲜  明、结构短小的音乐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或情境表演,让学生在游戏和表演中更好地感受、体验音乐的特点,领略艺术形象。


学习任务 3 : 情境表演

情境表演是指根据一定的情境和主题,综合 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角色扮演、形象塑造、生活场景再现等。低年级学生的情境表演活动应体现生活化、趣味性等特点,以音乐表现形式为主,有机融入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开展简单的综合性表演。

【内容要求】

结合童谣、诗词、童话故事、生活场景等, 选择合适的乐器、道具或其他材料,运用演唱、演奏、声势、律动、舞蹈等表现形式,进  行创意表演。

【学业要求】

·能根据要求观察舞蹈、戏剧等艺术表现形式的特征,并运用自己的表清、肢体动作进行模仿或表演。

· 能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动作创编或即兴表,演与同伴一起体验表现造型、扮演角色的乐趣,表达自己情绪和情感。

· 能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根据一定的情境、主题或表演要求进行创编和表演。能编创简单节奏或旋律,配合表演。

【教学提示】

(1 ) 教学策略建议

善千运用多媒体或网络资源,指导学生从模仿或改编入,手逐步过渡到独立创编和表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自创意和个性化表现。

在学生创编和排演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和表演材料,对学生的演唱、演奏和舞蹈动作等加以 指导。

( 2)情境素材建议

联系日常生活或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素,材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主题,如自然现象、生活场景、影视故事中的各类主题;提供丰富的材料、道具,适宜的场地等,营造相应的表演氛围。

( 3) 学习活动建议

除规定的清境表演任务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演唱、欣赏等教学内容设计相关主题, 开展情境表演活动,充分发 挥低年级学生爱表演的天性,激发他们的表演兴趣。

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通过集体协作完成表演任务,可将 情境表演与班队活动、节日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交流机会和展示平台。


学习任务 4: 发现身边的音乐

发现身边的音乐旨在引导学生从关注身边的声音和音乐开始,萌生探究愿望,逐步发现 、关注更多的音乐和相关现象 ,展示、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主动参与身边的音乐活动。

【内容要求】

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和音色特点,探究音乐与语言的关系,以及音乐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等的联系。

【学业要求】

· 能举例说明生活和自 然界 中声 音的特点 , 能运 用人声 、乐器、动作或其他合适的方式进行模仿、表现和创造。

· 能按一定节奏朗读儿歌、童谣和诗词 ,初步了解音乐节奏、音调与语言节奏、声调的关系。

· 能通过广播、影视 、网络等多种媒介听赏音乐 ,养成 在生活中聆听音乐的习惯;乐于参加家庭或社区的音乐活动。

【教学提示】

(1 ) 教学策略建议

引导学生从关注校园内的声音和音乐入手,逐步拓展到关注自己生活中和周边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和音乐现象。

对声音和音乐的探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 运用形象化的方 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它们的规律和特点,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

( 2) 情境素材建议

创设贴近生活 的音乐 情境,如 配乐朗诵、班级或家庭音乐会等,引导学生发现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选择富有当地特色的童谣、民歌或依字行腔特征明显的诗词歌曲,引导学生探究音乐节奏、音调与语言节奏、声调之间的关系。

( 3) 学习活动建议

采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组织学习活动; 通过课外“ 小任务”“小发现”等,让学生与同伴合作或在家长指导下开展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家庭或社区的音乐活动, 通过录制 音频、视频等方式记录自己的音乐生活,并与老师和同学分享。利用多种资源和条件,创设平台,鼓励学生展示 自己的音乐才能。


其他学 段(3 - 9 年级)

学习任务 1 : 听赏与评述

听赏与评述是重要的音乐学习任,是培育 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 有效途径 ,对学生丰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理解 音乐相关文化、提高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学段(3 - 5 年级)

【内容要求】

听赏具有鲜明形象和主题思想、情感表现较丰富的歌曲、小型器乐曲、简单歌舞音乐、戏曲音乐等,以中国作品 为主。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变化,探究其变化原因。感受不同类型人声的音色,认识常见中外乐器,感受其音色特点。增进对常见节拍音乐特点的感知与体验。感知、体验、了解其他常见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感 知音乐主题与基本段落。了解不同类别和体裁的歌曲或小型器乐曲的表现形式、表现特征,感受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音乐风格、韵味。

【学业要求】

· 能听辨音乐中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并判断是 哪些音乐要素引起音乐情绪、情感的变化。

· 能听辨歌唱中的女高 、女低、男高、男低音色 ;听辨常见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音色,知道乐器名称。

· 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能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对常见节拍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能听辨音乐力度、速度的变化,感知、辨别常见旋律的进行方  式,认识不同的节奏型,并用动作 、图示等做出恰当的反应;能用语言简单描述这些要素的特点。

·能听出音乐的主题,随音乐哼唱或默唱,区分乐句和乐段,了解二段体、三段体、回旋曲式等音乐结构,并能用语言、动作、图示或乐谱等加以表示。

·能区分独 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基本演唱形式 ;能分辨小型音乐的体裁与形   式 ,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初步了解不同体裁与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能根据情感表达和生活需要,选   用合适的音乐。

·感知、体验我国有代表 性的地区和民族音乐的风格 ,能做出恰当判断或反应。具有一定的中国民歌、民族器乐曲和戏曲的听觉经验,能模唱短小的民歌或戏曲片段,初步了解部分戏曲的行 当和表现形式,知道相关常识,了解其他基本的中国传统音乐知识。

· 感知、体验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 等综合性艺术中音乐的特点 ,了解音乐在这些综合性艺术中的作用。

· 在聆听、体验音乐时能始终将听觉注意力指向音乐 ,活动中遵守规则 ,不影响他人。

第三学段(6 - 7 年级)

【内容要求】

听赏具有鲜明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民族民间音乐及其他结构稍复杂的经典音乐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认识不同类型的人声以及中外乐器,感受其音色特点。感知、体验、了解音乐中不同节拍的特 点,以及其他常 见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及其表现作用,了 解音乐家如何通过特定音乐语言与表现形式表达情绪和情感。感知音乐的主题及小型器乐曲的音乐结构,丰富 对不同类别 、体栽、形式 音乐的表现特征及风格的感受与体验。

欣赏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艺术作品,探究其与音乐的联系。

【学业要求】

6 年级

· 能听辨音乐中的情绪和 情感变化,能从音乐要素的角度简单分析音乐情绪 、情感 产生变化的原因。

• 能听辨 歌唱中 的女高、女 中、女低、男高、男中、男低的音色,以及更多常见中外乐器的音色,知道乐器名 称。

· 能辨别音乐节拍的不同,对常见节拍以及变化拍子能做出相应  的反应。

· 能感知 、辨别其他常见的音乐表现要素,并用动作 、图示等做出恰 当的反应; 能简单描述这些要素的特点和表现作用。

· 能感知民族五声调式和大调式、小调式的音乐特点; 能 听辨音乐主题,感知音乐主题及乐句、乐段的重复与变化; 能 听辨常见音乐结构,并选用合适的方式表示出来。

· 能区分歌曲的不同类别和演唱形式; 能分辨所听乐曲的音乐体裁、形式,简单描述其音乐特征和风格特点。了解不同体 裁、形 式、风格的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能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音乐。

· 丰富中国民歌、民族器乐曲和戏曲的听觉经验 , 能模唱短小的民歌 、器乐曲主题或戏曲片段,进一步加深对戏曲相关知识以及其他 常用的中国传统音乐知识的了解。能区分我国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   音乐的风格。

· 初步了解世界 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能做出恰当的判断或反应。

· 初步了解音乐在 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综合艺术中的作用,能说出它们在表现形式上的区别和联系。

· 在聆听、体验音乐中能保持良好的注意 力,能按规则 和要求完成各种欣赏任务。

7 年级

·能结合对音乐要素的分析,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内涵。在生活中,能根据情感表达或与人交流的需要,选用合适的音乐。

· 能听辨合唱中的各声部音色 ,以及乐队中主奏或伴奏乐器的音色,描述它们的音色特点和表现作用,说出乐器或乐器组名称。

· 能较熟练地感知、辨别音乐的节奏、节拍、旋律及其他 常见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理解它们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 能辨别民族五声诵式和大调式、小调式的音乐; 能听辨音乐主题,感知音乐主题及乐句、乐段的重复与变化,了解它们的变化特点;能辨别常见的音乐结构以及主调和复调音乐,并选用合适的方式   表示出来。

· 能区分所听音乐的体裁、类别和表现形式, 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其特点和表现作用,阐述音乐表现要素与体裁、形式之间的关系;能   进一步了解不同体裁和形式的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并作出简要分析。

· 感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体裁、形式和审美特征,能运用所 学知识和听觉经验,区分民歌的基本体裁,对我国有代表性的民歌或器乐曲的体裁 、特点、风格 、意蕴等作出判断和简单描述。

· 感知 、了解有代表性的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优秀创作作品的体裁、形式、审美特征和风格类型,能作出判断和简单描述。

· 能对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姊妹 艺术中音乐的特点及其表现作用作出分析和评价。能辨别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行当及表现形式。

· 养成倾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初步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 (8 - 9 年级)

【内容要求】

听赏结构稍复杂、思想内涵较丰富的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有代表性的优秀音乐。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对音乐表现要素及其表现作用的感知、体验与理解。结合所听音乐,了解乐队中常见乐器的名称、形制、分类和奏法。扩展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认识,了解中外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不同风格流派的优秀作品和代表人物。理解音乐表现要素、创作技法、作曲家背景等与音乐体裁、形式、风格的关系。探究音乐艺术如何唤起人的清感反应,以及价值观对人情感反应的影响。

欣赏舞 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艺术作品,探究、理解其中音乐的特点及表现作用。

【学业要求】

· 在听赏中能对音乐表现要素、表现形式、表现手段等做出较为  准确的听辨和反应,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对音乐情绪、情感有   个性化的理解;能说出音乐表现特征与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能在生活中选用具有较高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

· 熟悉常见的音乐体裁、类别和表现形式  ,理解音乐表现要素与体裁、形式之间的关系。理解社会生活及文化对音乐体裁和形式的影   响作用,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知识 ,知道中国民族音乐在节奏、节拍、结构、曲调等方面的常见形态与基本特点,以及它们对音乐风格的影响作用。

· 能听辨中外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和不同风格流派的优秀创作音乐,说出其代表人物和部分作品的名称。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描述其体裁、形式、审美特征、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并联系相关文化背景解释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 能比较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异同,能对音乐在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中的特点和作用作出客观分析与评价。能辨别我国有代表性的剧种、曲艺和舞蹈。

· 具有倾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生活中能经 常关注并聆听音乐。

【教学提示】

(1 ) 教学策略建议

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 为主,以讲解、讨论为辅。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朗、生动,富有启发  性。应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如 通过 随乐律动、模唱音乐主题、试奏音乐片段等方式加深对音乐的体验。要尊重学生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鼓 励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表达。

关注音乐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引导学 生将生活经验或其他学科知识运用到音乐欣赏之中,增进对音乐的理解。同时,引 导学 生将音乐中的重复、对比、变化等体现的辩证法迁移到生活中,帮助学 生更好地看待世界和社会,认识自我和他人。

音乐作为各个要素集合的统 一体,以整体的 力量作用于人,对 音乐的审美应建立在整体观念基础之上。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总体与部分、整体与要素、内容与形式、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 2) 情境素材建议

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虚实结合等    方式创设与音乐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与联想。同  时,将音乐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社会生活、文化习俗、地方方 言等结合起来,让学 生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与风格意蕴。

( 3) 学习活动建议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例如: 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听唱结合 、 视听结合 、 边听边动、 边听边画等形式 ,侧重对音乐的感性体验; 高年级学生则可以设计集体讨论、合作探究、 互动交流等学习方式,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侧重对音乐的理 性认知,还可以安排学生课后自主搜集相关资料及网络资源,并与人分享、交流。

在听赏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特色的音乐作品时,可以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民族舞蹈或戏曲表演,以更好地体验音乐的风格与特点。


学习任务 2: 独唱与合作演唱

演唱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参与的学习形式,对激发音乐兴趣、发展核心素养、愉悦身心、陶冶 情操等有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学段(3 - 5 年级)

【内容要求】

学唱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歌、戏曲唱段,反映革命文  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歌曲,以及其他主题鲜明、思想性和艺术  性较高、在技法和表现上有初步要求的中外优秀歌  曲。在独唱与合作演唱实践中,学习歌唱的基本方法。结合演唱认识音名、唱名、音符和常见音乐记号,了解常用音乐术语及其作用,识读简单乐谱。

【学业要求】

· 乐于参与各 种 演 唱活动, 能用正确的 姿势 和 方法 、自然的声音,自信、有感情地独唱或与同伴合作进行 齐唱、轮唱、固定音型伴唱,以及其他形式较为简单的合唱。

· 认识常用的拍号、表情记号和力度、速度记号 ,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 演唱时能根据音乐术语或 记号,适切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并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反应。

· 能正确识读或拍 击简单节奏谱 (含多声部节 奏),跟随音乐模唱或用唱名视唱简单旋律。

· 每学年背唱歌曲 4—5 首,包括中国民歌或戏曲(戏歌)片段。

第三学段 (6 - 7 年级)

【内容要求】

学唱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歌和较完整的戏曲唱段,反映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经典作品,以及在技法和表现上有一定要求的其他题材与类型的中外优秀歌曲。在独唱与合作演唱实践中,学习歌 唱基本方法,了解变声期 嗓音保护的知识和方法。视唱简单乐谱 ,识读包含附点、切分等稍复杂节奏型的节奏谱。

【学业要求】

6 年级

· 乐于参与不同形式的演唱活动,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自信、有感清地独唱或与同伴合作进行   齐唱、轮唱及简单的合唱。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懂得嗓音保 护的方法。

· 熟悉常用音乐记号 ,在演唱中能正确地加以 表现或根据指 挥提示调整自己的演唱 ;能根据歌曲特点  与风格 ,在歌曲表现中体现自己的想法。

· 能用声势 、语言 、动作等模仿或表现包含简单和稍复杂节奏型的节奏谱(含多声部节奏)。能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简单乐谱。

· 能对自己或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评价。

· 每学年背唱歌曲4,.._,5 首,包括中国民歌或戏曲(戏歌)片段。



7 年级

· 能主动参与不同形式的演唱活动,并运用 一定的技法提高歌唱表现能力。

·能根据作品要求或指挥提示调整自己的演唱,并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提出创意表现的想法,提高歌唱的表现力。

· 能识读包含附点、切分等稍复杂节奏型的节奏谱(含多声部节奏)。能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

· 能对自己或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分析与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改进演唱。

· 每学年背唱歌曲4,.._,5 首,包括中国民歌或戏曲(戏歌)片段。

第四学段 (8 - 9 年级)

【内容要求】

学唱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经典民歌、戏曲唱段,反映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经典作品,以及其他主题思想鲜明、文化内涵丰富、在技法和表现上有稍高要求的中外优秀歌曲。在独唱与合作演唱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歌唱方法,提高合唱能力,学习基本的指挥图式。结合演唱,了解、熟悉中国民族音乐的常用术语和记号, 巩固对常见音符、音名、唱名、节奏的认识,以及对常用音乐记号、 音乐术语的理解。视唱包含多种节奏型和旋律进行方式的稍复杂乐  谱,了解除五线谱、简谱之外的其他乐谱及相关文化。

【学业要求】

· 对演  唱保待较浓厚的兴趣,具有较好的歌唱表现能力及良好的歌唱习惯。能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合唱,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 积累多声部歌曲的演唱经验,不断提高合唱能力。

· 对歌曲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意表达的想法,在演唱时能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与表达。

· 在演唱中能对 指挥动作做出正确反应,或运用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基本指挥图式指挥他人演唱。

· 能简单评价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唱 ,并根据评价反馈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人改进、提高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 具备识谱能 力,能比较顺 畅地识读简单乐谱。

· 每学年背唱歌曲 4,.._,5 首,包括 中国民歌 1,.._,2 首、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 1,.._,2 个。

【教学建议】

( 1)教学策略建议

引导学生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重视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音准和节奏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演唱技   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

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积极创设条件开展全员参与的班级合唱。可运用模唱、手势辅助、声部叠加、音程构唱等方法培养学生 的多声部听觉感知能力和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注意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既注重集体演唱,也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演唱,增强学生在公众面前表演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在   演唱过程中融入个性化的理解和诠释,进行二度创作和创意表达,不断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识谱要和演唱、演奏、编创 、欣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要以音乐为载体, 在学生感 性 积累 和 认知的 基础上进行,遵 循从 感 性体验(听 、唱、奏、动 等) 到理 性 认知 (认 识 符号), 再到 实践 运用(听、唱 、读、写、编) 的学习 过程。简谱和五线谱 是我国 目前 使用的两种主要乐谱形式,各地、 各校可根据实际清况自行选择。

( 2) 情境素材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 要善于挖掘歌曲所体现的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革命文化 、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 的深刻内涵, 以及歌曲表 达的爱 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   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寓教于乐。可以将演唱教学与社会文化活动、校园文化 活动 、班团 队活 动、节日庆典 等结合起 来, 在真实的活动清境中锻炼学生的演唱能力。

( 3 ) 学习活动建议

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和身 心特点 ,可以在演唱中适当融入律动、舞 蹈、歌表演、游戏、乐器伴奏等,丰富演唱表现形式,激发学生演唱兴趣,提高演唱能力,提升表演水平。

在齐唱、合唱、重唱、歌表演等群体性表演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宽容和理解、相互尊重和配合,形成 良好的集体观念与合作意识。

在学生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拓展活动,将本任 务与其他任务相结合,进行 歌曲改编与表演, 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音乐剧、歌舞剧的创编和表演等。


学习任务 3 : 独奏与合作演奏

演奏是进行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 、开展音乐创作与 展示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增强音乐理解、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学习兴趣,发展核心素养,身心健康成长等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学段 (3 - 5 年级)

【内容要求】

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选择合适的课堂乐器进行简单的演奏或为歌(乐)曲伴奏。

【学业要求】

· 能参与各种形式的演奏活动,享受演奏的乐趣。

· 能用 打 击乐器或其他 课堂乐器进行独 奏、简 单 的合 奏或 为歌(乐)曲伴奏,正确表现音乐的节拍、节奏和音高; 能根据音乐的情绪和特点采用合适的力度 、速度演奏。

· 能运用乐器编创并演奏简单节奏和旋律。

· 能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演奏,交流心得体会 ,根据他人建议改进自己的演奏。

· 每学年能演奏简单乐曲1,.._,2 首。第三学段(6 - 7 年级)

【内容要求 l

选择合适的课堂乐器进行具有一定技术和表现要求的作品演奏或为歌(乐)曲伴奏。了解更多的演奏技巧,探究 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关系 ,进一步提高课堂乐器的演奏水平。

【学业要求】

6 年级

· 乐于参与各种形式的演奏活动,提高 演奏的兴趣。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视谱演奏,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 掌握所学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 ,不断提高演奏能力。

· 在演奏中能表现不同的音色 ,正确表现 音乐的节拍、节奏和 音高,体现乐句和乐段  ; 能根据需要改变速度、力度和音色,增强演 奏的表现力。

· 能根 据要求即兴或有计划地用乐器编创 和表现短小节奏与旋律。

· 能根据既定标准评价自己及他人的演奏,并根据评价反馈调整自己的演奏。

· 每学年能演奏稍具复杂性的乐曲 1—2 首。

7 年级

· 能运用一定的演奏技巧提高演奏的表现力,较好地与 他人合作演奏多 声部音乐。

· 在演奏中能较好地表现音乐的节拍、节奏、旋律、乐句、乐段特点,控制速度、力度、音色变化,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情感。

· 能根据要求即兴或有计划地用乐器编创和表现短小音乐作品。

· 能客观分析、评价自己及他人的演奏,并根 据评价反馈提高演奏技巧与表现力。

· 每学年能 演奏稍具复杂性的乐曲 1—2 首。


第四学段(8 - 9 年级)

【内容要求】

参与更多的演奏活动,用课堂乐器进行具有一定技术和表现要求的作品演奏或为他人的表演伴奏。提高乐器演奏的技能水平和表现 力。运用乐器探究、创造和表现音乐。

【学业要求】

· 对演奏保持较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演奏经验,熟练掌握课 堂乐器的演奏技巧。能运用适当的技巧表现乐曲的情感,增强乐曲的感染力;能 视奏简单的合奏谱,在合奏 中能较好地相互配合。

· 能在演奏中融入个性化的理解和创意,表现音乐的风格 和特点。

· 能运用乐器演奏欣赏曲的音乐主题或所学歌曲的旋律,表现音乐的各种要素;运用乐器编创和表现具有完整结构的短小音乐作品, 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 能较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及他人的演;奏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演奏经验,帮助他人改进和提高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 每学年能演奏具有一定技术要求和复性杂的乐曲2—3 首。

【教学建议】

(1 ) 教学策略建议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演奏活,动学会演奏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个和兴趣、爱好出发,不断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发展和强化个人的艺术特长。应使用易于学习、演奏并便于携带和进行集体教学的乐器。可以选择本地区、本民族适宜中小学课堂集体教学的乐器, 还可以 鼓励、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简易乐器。乐器要音质纯正、音高准确,避免音量或噪声过大损害学生的听力和健康。使用吹奏乐器时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演奏教学可以与欣赏 、演唱、创造、识读乐谱等内容 相结合。例如:演奏欣赏曲的主题 ;用乐器 为演唱伴奏;设 计节奏图谱或演奏提示 ,指导演奏 ;引导学生在演奏中识读乐谱等。演奏是提高学生多声部音乐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以全员参与且形式多样的合奏为主,为学生的多声部演奏实践创造条件。

( 2) 情境素材建议

可以设计不同的演奏形式或利用不同乐器的音色变化,用乐器或  自制音源营造音乐情境、塑造音乐形象,带给学 生丰富多样的 艺术体验。乐曲的选择、编配应符合乐器的音域 、音色等特点。

( 3 ) 学习活动建议

创设多样的表演和展示平台  ,让学生除在课堂上表演独奏或与他人合奏外,还可以 在课 外艺 术活 动及其他 活动中进行表演, 做到学会、勤练、常演。

在齐奏、合奏、重奏等群体性活动中,教师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在演奏实践中树立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形成严谨细致、吃苦耐劳、遵规守纪等良好品质。


学习任务 4: 编创与展示

编创是发挥想象力、释放艺术潜能的实践活动,是培养音乐思维,发掘 、提升学生 音乐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编创与展示包括即兴表演活动和简单音乐的编创、表演。

第二学段 (3 - 5 年级)

【内容要求】

根据音乐的情绪、特点编创律动或舞蹈动作。为朗诵、歌曲、舞蹈等进行即兴伴奏。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编创短小节奏(如锣鼓 经)、旋律等,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结合生活清境,编创、表演简单的音乐故事、音乐游戏、短小音乐剧等。

【学业要求】

· 能即兴编创与 音 乐 情 绪 、特点一致 的 声 势 、律动 或 舞 蹈动 作 , 并参与表演。

·能运用多 种声音材料和乐器,自编简单节奏或旋律,为朗诵、歌曲、舞蹈等进行即兴伴奏。

· 能通过声势 、动作、人声、乐器,按一定要求, 有目的 地编创和表现短小的节奏或旋律。

· 能根据特定主题和表现需要, 选择合适的声音材料和表现形式,与同伴 合作编创并 表演音乐 故事、音乐 游戏 、短小 音乐剧和 情景剧等。

· 能对自己或 他人的编创 与表演 进行 简单评价 。第三学 段 (6 - 7 年级)

【内容要求】

即兴演唱、演奏、声势、律动或舞蹈;即兴编创简单节奏、固定音型、简易和弦,为朗诵、歌(乐)曲、舞蹈配乐或伴奏。有目的地创作重复或对比的节奏型、短小旋律。为旋律编创歌词或为短小歌词编创旋律。根据情境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及不同的表现形式,编 创、表演稍复杂的音乐故事、音乐剧、情景剧、音乐游戏等。运用图 形谱、乐谱或其他方式记录编创的作品。

【学业要求】

6 年级

·能即兴编创与音乐情绪、特点一致,表现音乐高低、快慢、强弱、长短及旋律走向的声势、律动或舞蹈动作并参与表演;能根据要求,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即兴创作,完成配乐或伴奏。

· 能通过声势、动作、人声、乐器与同伴进行即兴的音乐问答;按要求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编创、表现有重复和变化的节奏或旋律;会用图形谱或乐谱记录编创的作品。

· 能与同伴合作 编创、表 演具有特定主题、完整 结构(如二段体、三段体或短小的回旋曲式)的音乐故事、音乐游戏、短小音乐剧和情景剧等。

· 能对自己编创的作品作出说明; 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评价 他人的编创与表演,并根据他人的评价和建议对作品进行修改、   完善。

7 年级

· 能根据音乐的特点和变化,即兴编创与之相符的声势、律动或 舞蹈动作,并参与 表演 ;能运用多种形式,即兴或有计划地为朗诵、歌(乐)曲、舞蹈等配乐或伴奏。

· 能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内容、方法,按一定要求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编创和表现稍复杂的节奏(含锣鼓经)、旋律和歌曲,并能用图形谱或乐谱等方式进行记录。

· 能根据指定主题和表达需要 ,集体编创 、表演结构 较完整、情节稍复杂 、表现形式多样的 音乐故事 、音乐剧 、情景剧 、音乐 游戏及其他音乐作品。

· 能阐释自己编创的作品;能按既定标准分析、评价他人的创作活动,并根据他人的评价和建议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


第四学段 (8 - 9 年级)

【内容要求】

即兴演唱、演奏、律动或舞蹈;即兴编唱生活短语或诗词短句;即兴编创较丰富的节奏、旋律、和弦,为朗诵、歌(乐)曲、舞蹈配乐或伴奏。创作体现个人想法和新意的节奏型、短小旋律及简单歌 曲,尝试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编创音乐,用乐谱、应用软件或其他方式记录。根据特定的情境主题和要求,进行综合性艺术编创和表演。

【学 业要求】

· 能结合生活情境,用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短语或诗词短句等进行吟唱;能为古诗词编配旋律并演唱。

· 能结合音乐的情绪、特点和内容 ,即兴 编创与之相符且富有变化的动作造型、声势、律动或舞蹈动作,并进行 表演 ; 能 按 一 定 的主题和要 求 ,进行节奏、旋律短句、和弦的即兴编创, 为朗诵、歌(乐)曲、舞蹈配乐或伴奏。

· 能构思音乐创作的主题和内容 ,并运用一定的技法完成富有新意的节奏型 、简单歌 曲或乐曲编创 。

· 能用简谱 、五线谱 、图形谱或音视频技术、软件等 ,记录编创的节奏 、旋律短句或歌曲。

· 能运用相关软件或其他技术,进行简单的 音乐编创或编辑。

· 能结合自己的作品阐释创作的想法和方法; 能客观评价他人的创作活动,并根据评价和建议修改、完善作品。

【教学建议】

(1 ) 教学 策略建议

教学中,可以与欣赏 、表现及其他艺术实践活动结合,并融入 演唱、演奏、听赏、探索等任务,也可采用专题活动的方式,让  学生围绕指定主题进行作品的编创和表演。

指导学生的编创要从兴趣出发, 激发学生的创 作欲 望和创 作热情。教师要以正面鼓励和正确引导 为主,保护学生的创作 初心,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创造的乐趣,增强编创的自信心。教师   还要创造条件,给予学生创作和表现的机会。例如,让学生为班级或学校   举办的活动创作音乐作品,演唱或演奏学生的作品  ,举办学生作品展示活动,等等。

可以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和了解节奏、旋律写作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手法 ,有机结合欣赏、演 唱中的相关内容开展编创活动。

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借助网络、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等开展教学,指导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在计算机、移动终端、电子乐器等设备上进行音乐编创与展示。

( 2) 情境素材建议

广义的音乐作品可以 是一段节奏或旋律 ,也 可以是 一组动作或舞蹈、戏剧片段等。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素材资源或现场材料开展即兴或有目的的创作活动,可 以结 合学生实 际 情祝设定相应的 清境或主题,特别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如利用学生喜爱的音乐或故     事、生活短语、诗词短旬等进行即兴编创。

( 3) 学习活动建议

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身体动作或借助打击乐器和其他课堂乐器等方式开展即兴表演、编创与展示活动。涉及舞蹈或戏曲表演相关内容的编创,因需要一定基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学习基本的民族舞蹈动作和戏曲表演动作,也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 , 自学一些有代表 性的舞蹈、戏曲的基本动作,为学生的即兴创作和表演奠定基础。

可以按“激发动机—创作构思—创作与制作一试唱(奏)试演— 表演或展示—交流与评价—改进与提高“ 流程开展编创与展示活动, 形成创、演、赏、评一体化的完整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 5: 小型歌舞剧表演

歌舞剧表演是融音乐、舞蹈、动作、美术、文学等于一体,表 现情境或故事,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小型歌舞剧表演有助于加强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实践能力和综合表演能力。

第二学段(3 - 5 年级)

【内容要求】

欣赏舞蹈、戏剧(含戏曲)等艺术作品,观察其表演动作,领会其表现特点 , 进行 一定的模仿。根 据歌 曲内 容自编动作 进行歌舞表演,与同伴合作创编与表演简单情境或剧情。

【学业要求】

• 了解所观赏舞蹈、戏剧(含戏曲)的表现形式、动作特点等, 能表达自己的观演感受,有兴趣进行模仿或表演。

· 学会简单的舞蹈基本动作,并能将所学舞蹈动作运用到表演唱及其他综合性艺术表演中。

· 能积极参与简单剧本的编创与剧情表演,初步具备对所担任角色的理解能力、对情感状态的体验和想象能力,以及舞台表演意识。

第三学段 (6 - 7 年级)

【内容要求】

欣赏中外优 秀综合 性 表 演 艺 术作 品 ,感受其艺术表现形式和特征,体验其艺术风格。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或动作组合,进行歌舞、戏剧或戏曲片段及其他综合性艺术表演。探究音乐在综合性艺术表演   中的作用。

【学业要求】

6 年级

· 在欣赏中对舞蹈、戏剧(含戏曲)等综合性表演艺术萌生喜爱之情,有兴趣学习、体验作品中的动作,能简单阐述它们的艺术特征与风格特点。

· 掌握主要舞蹈种类中的基本动作及动作组合,并能将其运用到表演中。

·了解京剧或 其他代表性戏曲剧种表演的基本知识,能与同伴合作参与戏曲片段的模仿。

·积极参与短小 歌舞剧的编创 与表演,能 理解音乐 与舞 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艺术的关系,感   受音乐在其中的表现作用。

7 年级

·能感知和了解舞蹈、戏剧(含戏曲)等综合性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与风格特点,理解作品的表现内容和内在意蕴。了解戏剧的基本要素和中国戏曲的基本表现手段,能表达自己的审美感 受。

· 积极进行身体语言、舞台空间的探索和表现,掌握中外代表性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舞蹈(含集体舞) 表演。

· 了解京剧或其他代表性戏曲剧种表演的常用动作,能与同伴合作参与戏曲表演。

· 乐于参与多种题材的歌舞剧编创与表演,主动担当角色。

·能对音乐在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 等艺术中的表现作用作出一定的分析评价。

·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作出简单评价,并根据评价和建议改进表演。

第四学段 (8 - 9 年级)

【内容要求】

欣赏中外优秀综合性表演艺术作品,感知 、了解其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歌舞 、戏剧 (含戏曲)、曲艺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探究音乐在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曲艺等艺术中的表现作用,比较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舞台表演艺术在表现材料、表现手段及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学业要求】

· 能通过观赏或表演,分析、理解音乐与舞蹈、戏剧(含戏曲)、 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姊妹艺术,以 及音乐 与其他 学科的联系 , 并能比较它们在表现材料、表现手段、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异同,理解音乐在综合性艺术表演中的作用。

· 能积极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主动 担当角色,把握风格特点,完成表演任务,并具 有一定的表现 力。

· 能对舞蹈、戏剧(含戏曲)或曲艺中的音乐特点、作用作出简     单评价; 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作   为舞蹈、戏剧(含戏曲)、曲艺的配乐;能运用信息技术及其他视觉艺术手段,设计有效的表演道  具、舞美等,增强艺术的表现力。

· 能客观评价自己及他人的表演,并促 进自己和他人改进、提高表演技巧和表现力。

【教学提示】

(1)教学策略建议

可让学生自编、 自导、 自演,充分发挥自主性,并在活动中提高 互动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学中 ,可将本任务融入欣赏 、表 现、创 造等艺术实践活 动中 , 例如: 根据听赏的音乐主题编创舞蹈或歌舞剧;根据歌曲内容编配舞蹈动作,边歌边舞;根据歌曲的主题创编短小歌舞剧并进行表演;结合编创与展示学习任务,将“创 ” 与“演“结合;根据教学需要独立

安排小型歌舞剧的编排与表演;等等。为学生创设自主表达的空间,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肢体语言探索和表达、空间探索和运用、综合性艺   术表演等,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清感或想法。

( 2) 情境素材建议

歌舞剧表演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与学习和生活经验相关的主题或内容,如抒发爱国情感、表现校园生活 、关心人类与世界 、观察大自然和动物生活等。还可以将生活场景和语文课内外阅读材料中的一些故事、人物经历等改编成音乐课本剧,进行表演。

小型歌舞剧的表演离不开相关的道具、舞台布置和服饰等,有条   件的地区、学校可以为学生的表演提供材料、资源。教学中,还可以    指导学生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促进音乐与姊妹艺术、其他学科 ,以及与自然 、生活、社会 、科技的联系和综合,为自己的表演设计道具、舞美等。

( 3) 学习活动建议

小型歌舞剧表演的学习活动一般采取以下流程:O确立主题。可由教师提供或学生根据要求讨论形成主题。@确立表现形式。可以歌   为主,以演奏、舞蹈、朗诵等为辅; 也 可以舞为主,以演唱、朗诵、演奏等为辅。形式多样,不 拘一格 。@ 分组、分工。根据表 演需 要, 可分为导演、编剧、演员、音乐创作(可采用学过的歌曲和欣赏过的   音乐作为歌舞剧唱段或配乐)、舞美设计与制作等。@编排与演出。

在表演中,教师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完成构思、选题、编创、排练、表演 等任务。

可将课内外 、校内外 联系起来 ,特别是结合学校或班级活 动,引导学生关注各类艺术活动,积极参与舞蹈、曲艺、戏剧(含戏曲)等   节目排演;引导学生为节目的选材、道具、服饰、表演设计等献计献策,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完善排演方案。

有条件的地区、学校可组织学生观看现场演出,帮助学生提高欣赏水平,并从中学习、汲取表演的方法和经验。


学习任务 6: 探索生活中的音乐

探索生活中的音乐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与音乐相关的现象和   活动,探究、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创造生活中的音乐,养成在生活中与音乐为伴的习惯。

第二学段 (3 - 5 年级)

【内容要求】

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及其在音高、音色、音区等   方面的特点。选择身边的材料,自制简易乐器,尝试演奏。关注生活中的音乐现象,运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方式,搜集 、欣赏 或表现 音乐,参与家庭或社会音乐活动。

【学业要求】

· 能发现自 然界 和 生活 中 一些 有 规律 或有 特 点 的 声 音 ,能 用动作、人声、乐器及其他声音材料进行模仿或表现。

·能运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或表现音乐  情境。

· 能列举日常生活中的音乐现象,愿意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在家庭或社会音乐活动中,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音乐表演。

· 能运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方式搜集、听赏 音乐,能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音乐。


第三学段(6 - 7 年级)

【内容要求】

探究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各种声音的特点和规律,用动作、人声、乐器或其他 声音材料表现生活 中的特定场景或意境。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打击乐器或简易音高乐器。观察生活中的音乐现象,参与生     活中的音乐活动,了解社 会中的 音乐 文化 ,探索音乐 在生活 中的多 种用途 ,学习 和了解 更多 搜集 、欣赏与 表现 音乐 的方法或技术 。

【学业要求】

6 年级

· 能发现并 描述 自 然界 和生活 中某 些声 音 的 特点 和规 律 ,并运用声势 、动作 、人声 、乐器 及其他 方式 进行 模仿 或表现 。

· 能用 自制 的打 击乐 器或简易 音高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与旋律, 或为歌曲伴奏。

· 能列举生活 中的音乐现象、音乐活动和相关文化,并与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能参加 家庭或社会的音乐 活动,并根据需要选用合 适的音乐和表演形式。

· 能运用各 种方式搜集、听赏或表现音乐,并与人分享 、交流。

7 年级

· 能运用自然界和生活中声音的特点和规律,进 行音乐编创与表演。

· 能用 自制的打 击乐器或简易 音高乐器 进行 合奏或 为其他 表演伴奏。

· 能列举生活 中的 音乐 现象 、音乐 活动和 相关文化 ,并作出分析和评 价。积极参加家 庭或社 会的 音乐 活动 ,能在其中承 担表 演或服务的任务。

·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 术或其他 技术 搜集、 听赏或 表现 音乐,并与人分享 、交流。

第四学段 (8 - 9 年级)

【内容要求l

探索各种乐器的声音特点、演奏方法及其原理。通过多种方式或媒介搜集、欣赏、编辑、传播音乐及其相关信息,参加各种社会音乐活动,积累音乐实践经验。探究音乐的教育、认识、娱乐、实用等功能,以及音乐与生活、社会、历史、文化等的联系。

【学业要求】

· 初步了解多种乐器的声音特点和演奏方法,能 简要说 阴其原理和表现作用。

· 对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及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有一定认识 ,形成关注音乐的习惯;能经常借助媒体或通过参与社会音乐活动开阔视野;能联系生活 、社会、历史  、文化等 , 对音乐作品、 音乐现象 、音乐活动等作出一定的分析 、判断。

·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移动终端等聆听或下载音乐,会使用相关   软件简单地编辑音乐; 对网络音 乐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能将自 己搜集的音乐或相关信息通过网络与他人分享 、交流。

【教学提示】

(1 ) 教学策略建议

一方面 ,结合其他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关注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  系; 另一方面,通过课外研究性学习或项目化学习 ,指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究音乐在生活中的运用,了解社会 生活中的多 种音 乐现象 、音乐文 化 和音乐活动,并进一步理解音乐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 2) 情境素材建议

注重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展探究、学习。例如:加强与文化艺 术部门、演出团体 等的联系,组织学 生参观 音乐演出 场所并观赏表演,访问艺术团队、民间艺人或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让学 生 参 与小区、社区、街道等组织的音乐活动,在真实情境中获得切身体验,积累实践经验。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和提炼素材、资 源等 ,创造生活中的音乐,丰富自己和他人的文化生活。

( 3)  学习活动建议

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探究、交流、合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团队精神等。

将音乐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它们之间的关联及各自的规律,并运用其他学科知识阐释音乐和音乐现象。

指导学生多途径、多方式地聆听和欣赏音乐,不定期举办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利用音乐丰富课余生活。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街道、社区或家庭的音乐活动,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和表演,录制音视频 ,记录和分享自己的音乐生活。


(二)美术

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 表现、设 计 · 应用 和综合· 探 索4 类艺术实践,涵盖16 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整体结构  如图 2 所示。

099.webp 拷贝.jpg

通过“欣赏·评述“,学生学会 解读美术作品,理解美术及其发展概况。通过“造型·表现“,学 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 ,围绕题材,提炼主题,采用平面、立体或动态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通过“设计·应用“,学生结合生活和社会情境,运用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开展基于间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 ,进行传承和创造。通过“综合· 探索“,学生将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与自 然、社会 、科技 、人 文相结合 , 进行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提升核心素养。

每一学段均设置 5 项学习任务,将美术语言 (造型元素和形式原 理)贯穿其中。5 项学习任务既各有侧  重,又相互联系。每一学段均

以注重发展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 "欣赏·评述“为起点, 到以强调发展学生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的“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再到加强课程内容、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之间联系的“综合·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共设置20 项学习任务。

第一学段 (1—2 年级)

学习任务 1 : 欣赏身边的美

本学习任务主要帮助学生感知身边的美,认识美存在千我们周边,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

【内容要求】

·观赏周边自然环境中的山水、树木、花草、动物等,感知其形状美、色彩美和肌理美,体会美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之中。

·识别学校或社区公共场所中常见的标识,从线条、形状、色彩的角度进行分析,了解其用途和所传递的信息。

· 观赏我国与世界各国表现儿 童生活的美术作品,运用线条 、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以及对称、重复等形式原理,进行欣赏、评述,了解不同国家的儿童生活。

【学业要求】

·能根据周边环境中各种自然物与人造物,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以 及对称、重复等形式原 理,欣赏和评述其中的美。

·能与同学分享、交流对身边的美的体会,初步形成发现、感 知、欣赏美的意识。


学习任务 2: 表达自己的感受

本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以及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和对称、重复等形式原理,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  表达所 见所闻、所感所想。

【内容要求】

· 尝试用毛笔等工具,在宣纸上进行水墨游戏活动,体验笔墨趣味。

· 尝试利用图形的对印,在各种材质的纸上进行表现,体会对称的形式原理。

· 通过剪贴、刻画 ,用拓印、压印等方法制作版画。

· 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感受,尝试用纸、泥等材料,通过折、叠、揉、搓、压等方法,塑造立体造型作品。

· 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或制作的泥塑,尝试用数码相机、摄像设备拍摄 ,制作定格动画作品。

【学业要求】

· 对美术创作具有好奇 心和想象力。

·能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 表达自己的感受。

· 能分享与交流自己的作品,理解同学的作品,尊重他人的看法。

·能在 教 师 的 指 导 下 养 成 安 全 使 用 不 同 工 具 、材 料 和 媒 介 的习惯。

· 在活动结束时,能收拾、整理工具和材料,保持课桌和教室的整洁。


学 习任 务 3 : 改进生活用品

本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外观和使用功能等方面了解物品的特点,针对某件物品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进行装饰和美化,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内容要求】

· 从形状、色彩、比例、材料和使 用功能等方面欣赏日常生活用品。

·针对自己或他人的一件生活用品,根据外形和使用功能等,提出改进意见,进行装饰和美化。

【学业要求】

·能根据生活用品的外形和使用功能提出改进意见,进行装饰和美化,并与同学分享和交流。

· 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设计 ,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经过设计的。


学习任务 4 : 体验传统工艺

本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具、材料和媒介,体验传统工艺,学习制作工艺品,知道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

【内容要求】

· 在体验传统工艺和制作工艺品时,了解材料的特点,如粗糙、柔滑、坚硬等。

·运用撕、剪、编织等方法制作工艺品,如剪纸、小挂饰等。

·知道中国传统工艺来自民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学业要求】

·能寻找身边的各种工具和材料,利用不同材料的特点,设计并制作工艺品。

· 在制作工艺品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构想或制作过程,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 养成安全使用工具和材料的习惯。


学习任务5: 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本学习任务主要组织学生参与班级或小组开展的美术与姊妹艺术及其他学科相结合的造型游戏活,动初步形成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

【内容要求】

· 利用画笔或计算机,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造型元素,以 及对称、重复等形式原理,为自己设计名片,为参加小组或班级活动的同学设计席卡等。

• 图绕庆贺生日、过新年、关爱、环保等主题,创作头饰、面具、布景等,以舞 蹈、戏剧、动画等形式进行展演。

【学业要求】

·能积极参与各种造型游戏活动。

· 能根据小组或班级活动的要求设计或创作作品。

· 能尊重同学的作品,理解他人的看法。


【教学提示】

(1 ) 教学策略建议

本学段一年级的教学要注意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注  重引导学生感知身边的美,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想象和理解,激发他们表 现美、创造美的兴趣,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对其欣赏方法和表现方式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本学段教学以"欣赏身边的美”为起点,到”表达自己的感受““改进生活用品”“体验传统工艺“,再到将美术与姊妹艺术及其他学  科相结合的“参与造型游戏活动”。5 项学习任务, 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旨在培 养学生“造型·美术“学习习惯。

“欣赏身边的美” 的教学,应选择学校、社区等学 生身边的环境 , 精选儿童美术作品与艺术家表现儿童生活、适合 1—2  年级学生欣赏的美术作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存在于生活中“ , 初步形成审美感知能力。

”表达 自己的感受”  的教 学 ,应采用启发和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不同表现形式的美   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注 重 引导  学生理  解“美术学习始终要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

”改进生活用品”的教学  ,应选择学生经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引发学生思考 ,提出改进的建议,进行装饰和美化;注重引导学生理解

“设计改善我们的生活”,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体验传统工艺” 的教 学 ,应选择不同材质的工艺品,让学 生体会各种材料的特 性;通过欣赏和制作  ,注重引导学生理 解“中国 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

“参与造型游戏活动 ” 的教学,应体现综合性,加强与1,-..,2 年级学生生活经 验的联系 ,指导学 生进行 造型 表现活 动,以舞蹈、戏剧、动画等形式进行展演,促使 学生 初步形成 综合探索与学习 迁移能力 ;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造型游戏活动能促进知识、技能的有效迁移”。

( 2) 情境素材建议

本学段教学时,教师 要创设 丰富多 彩的教 学情境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结 合 1—2 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 围绕本学段的学习任务,发掘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素材 ,如“校园里的色彩故事”“我的学习生活”“巧用文具”“非遗小传人””形与色的交响乐” 等。

( 3 ) 学习活动建议

基于1—2  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开展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综合化的“造型·美术“ 学习活动。


第二学段 (3—5 年级)

学习任务1: 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

本学习任务主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造型元素、形式原理和欣赏方法,欣赏、评述艺术家的作品,感受中外美术作品的魅力。

【内容要求】

· 欣赏中外著名艺术家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书法、篆刻、摄影、设计、建筑、媒体艺术等,了 解不同美术门类的特点。

· 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皮影、年画、泥塑、刺绣 、蜡染等,了解作品的材料、用途和特点。

· 学会用感悟、讨论、比较等方法,运用线条 、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以及对称、重复、对比、变化等形式原理,欣赏、评述中外美术作品。

【学业要求】

· 知道中外著名艺术家及其作,以及 美术的不同门类。

· 知道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及其不同种类。

· 能运用美术语言及1—2   种方法,评述中外美术作品,与同学分享和交流自己的体会。


学习任务 2: 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探索用传统与现代的工具、材料和媒   介,创作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学会以视觉形象的方式与他人交流。

【内容要求】

· 通过 调和不同的颜色,认识原色、间色、复色、对比色和邻近色的特点。

· 观察室内或室外物体在空间中“近大远小 ” 的变化规律,了解平行透视的知识。

· 根据自己对 生活 的感 受与 想法,使 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采用写实、夸张等手法 进行表现。

· 在中国画学 习中,尝试运用毛笔、宣纸等绘画工具 和材料 ,体验笔法(中锋、侧锋)、墨法(焦、浓、重、淡、清)的特点。

· 在吹塑板、雪弗板、木板等材料上,通过剪贴、针刻、雕刻的手法,以及拓印、压印等方法,创作黑白或套色版画。

·根据自己的想象与构思,用纸 、泥等材料 ,以 及折、叠 、捏、塑、组合等方法,塑造立体造型作品。

·选择身边的物品或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用数 码相机 、摄像设备拍摄 ,结合计算机动画软件制作定格动画作品。

【学业要求】

·能使用传统或现代的工具 、材料和媒介,创作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表达 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 在创作美术作品时,能提出各种构想,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和方法 ,创作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知道中国传统绘画 技法是由我国 历代画 家不断探索 、总结 而成的。

· 在活动结束时,能收拾、整理工具和材料,保待 课桌和教室的整洁。


学 习任务3: 装点我们的生活

本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原 则,为班级、学校的活动设计物品,体会设计能改善和美化我们的 生活。

【内容 要求l

· 观察学习与生活用品,了解“实用与美观 相结合” 的 设 计原则,从舒适、美观和便利的角度,发现其不足之处,用手绘草图等形式呈现自己的改进想法。

·从实用、美观和环保的角度 ,为物 品进行包装设计。

· 利用画笔或计算机,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为班级或学校的活动设计标识、请柬、贺卡、图表、海报等。

【学业要求】

· 能针对学习或生活用品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用手绘草图的形式提出改进建议。

· 能从实用 、美观和环保的 角度,为班级、学校的活动设计各种作品。


学习任 务 4:学做传统工艺品

本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制作传统工艺品,学习 工艺师敬 业、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内容要求】

· 在欣赏民间工艺品时,了解其特定的制作方法,体会工艺师敬业、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通过剪、刻、折、叠、卷曲、捏塑、插接等方法制作工艺品,如剪纸、编织、刺绣、印染、陶艺、风筝、民间玩具等。

【学业要求】

·能运用传统的工艺方法制作工艺品。

· 养成安全使用工具和材料的习惯。


学习任务 5 : 融入跨学科学习

本学习任务主要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科技相融合,探究各种问题,提高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

【内容要求】

· 探究身边环境中存在的问,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创作图画书、摄影作品、动画、微电影或戏剧小品等, 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与方案,并进行展示与交流。

·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或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绘  制民俗文化图谱或视觉笔记;创作画册、 摄影集、动画或微 电影等; 设 计与制作文创产品,策划传播方案,并进行展示与交流。

· 尝试通过图形化工具,运用简单的程序语言,设计日常物品与居室环境,体验编 程与设计的关系。

【学业要求l

· 能针对不同问题,用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设计与制作不同形式的作品。

· 能主动学习,具有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提示】

( 1) 教学策略建议

本学段教学以“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为起点,学生学习中外艺术家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技巧,将其运用于 ”表 达自己的想法”“ 装点我们的生活”“学做传统工艺品“ 学习任务中,再进行“融入跨学科学习“综合探索活动。5 项学习任务,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习惯。

“感受中外 美术的魅力”的教学重点是: 根 据 3—5 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精选中外美术作品,通过专题欣赏、随堂欣赏和现场欣赏等 方式,以及讨论、探究、比较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关注作品题、材   分析作品形式、探究作品内涵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中外美术作品的魅 力;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美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

”表达自己的想法 ” 的教学 重点是: 引导学生观 察生活, 收栠素材,提炼主题 ,进行创造 性表达;在学生产生各种构想时 ,及时给予鼓励与指导   ,帮助学生提炼主题,指导学生采用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创作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想法;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术是认识与表现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方”式。

“装点我们的生活”的教学 重点是: 指导学生深入观察并自主发现问题,运用头脑风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引导学 生将创意绘制成 思维导图,以手绘草 距或制作模型 等方式 ,提出改进日常生活用品的方案,以及为班级或学校设计标识、请柬、贺卡、图表、海报等; 注重引导学生理解“ 设计服务于生活并改善我们的生活”。

“ 学做传统工艺品 ” 的教学 重点是: 引导学生观察工艺师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材料、巧妙构思和精心制作工艺品的过程; 指导学生采用网络搜索或实地考察等方式调查不同工艺品的特点,学习其制作流程,用临摹与创造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工艺品; 注重引导学生理解 “ 工艺师具有敬业、 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融入跨学科学习”的教学重点是: 联系35 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选择“美术与 自然”“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 等 1—2 个主题开展教学活动; 采用体验化教学、 具身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 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地域特色, 探究美术与身边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 ,以及美术与编程相结合的间题;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可以富有创意地解决间题”。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 要让学生知道以临摹 、添加、拼贴等手法模仿和改变原作与抄袭作品之间的区别。

( 2) 情境素材建议

本学段教学时,教师 要创设 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 的教 学手段 ,结合 35 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 围绕本学段的学习任务,发掘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如“诗 情画意”“我是能工巧匠 ”“ 中国年”“本草的故事”“难忘的红色之旅”“以编程改进物品与居室环境”等。

( 3 ) 学习活动建议

结合 3—5 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 学习能力,围绕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及综合化的学习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基千问题的学习 、基千项目的学习 等。


第三学段(6 - 7 年级)

学 习任 务 1 : 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

本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运用造型元素、形式原理和欣赏方法, 欣赏、评述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美术作品,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养成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

【内容要求】

·欣 赏世界各国古 代与 现 代艺 术家的 绘画、雕 塑 、书 法、篆刻、摄影 、设 计、媒体艺 术作品 ,学会运用感捂、讨论、分析和比 较等方法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感受世界美术的多样性。

· 通过欣赏剪纸、皮影、面具、泥塑、剌绣、蜡染等不同国家的  民间美术作品,了解其所使用的材料、用途和特点。

· 运用形状 、色彩、空 间等 造型 元素 ,以及对称、节奏、比例、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欣赏、评述各国不同民族的建筑 ,领略各民族的智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业要求】

6 年级

· 能运用美术语言,以及感 悟、讨论等方法,欣赏 、评述外国美术作品。

· 知道几位世界 上不同历史 时期的著名艺术家及其代表作。

· 知道民间美术作品和建筑是由各国劳动者创造的,并能与同学 分享、交流。

7 年级

·能运用美术语言,以及分析 、比较等方法 ,欣赏、评述外国美术作品,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

· 知道几位著名艺术家及其代表作,体会不同 时代 、地区 、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传统。

· 知道中国书法、篆刻的特点 ,了解不同书体的写法。

· 知道民间美术作品和建筑是各国劳动者为满足生活和审美需求 而创造的,并能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习任务 2: 传递我们的创意

本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工具、材料和媒介 以及所习得的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创作平面 、立体或动 态等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提升创意表达能力。

【内容要求】

· 学习冷色调、暖色调、互补色、对比色等方面的色彩知识 ,体验不同色彩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 分析圆形、 S 形、三角形等构图形式 的美术作品 ,体会不同构图形式的美感。

· 从不 同角度观察立方体物品,了 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区别。

· 使用 不同 的 工具 、材 料 和媒 介 , 采用 写实 、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

· 学习中国画的白描或写意画法,创作花鸟画 、山水画作品。

· 在吹 塑板、厚纸板、雪弗板、木板、陶泥板、石音板、铝塑板等材料上,创作黑白或套色版画。

· 根据 自己的想象 与构思 ,用纸 、泥等多种材料,通过折、叠、捏、塑、组合等方式,塑造动物、人物等雕塑作品。

· 运用简单手绘动 画的 方法 ,或 选择身边的物 品、制 作的泥塑等,用数码相机 、摄像 设 备拍 摄,并结合计算机动画软件制作动 画作品。

【学业要求】

6 年级

· 能使用传统与现代的工具、材料和媒介, 采用 写实 、夸张等 手法,创作美术作品。

·能提出各种构想,尝试用多种表现形式和方法创作美术作品。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在工具、材料和表现形式上的主要特点。

· 在创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克服困难,积极地去解决。

· 在活动前 ,能做好各种准备; 在活动结束时,能主动 收拾、整理工具和材料,保待课桌和教室的整洁。

7 年级

· 能使用传统与现代的工具、材料和媒介,采用写实、夸张、变形等手法,创作美术作品。

· 能提出各种构想,并灵活变通 ,用各种表现形式和方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特点,知道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创作中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探 寻解决方案,持之以恒地认真完成创作。

· 在活动前 ,能做好各种准备;在活动结束时,能主动 收拾 、整理工具和材料,保持课桌和教室的整洁。


学习任务 3: 营造环境

本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根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原 则,对学校或社区进行环境规划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内容要求】

· 了解环境设计的定义、类别、要素和方法,领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的设计原则。

·运用环境设计的知识与原则,对班级 、学校或社 区公 共空 间等进行环境考察,撰写调研报告,提出自己的见解。

· 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用手绘或计算机制作 等方式绘制草图,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模型,进行展示与交流。

· 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计海报 、请柬、封面、书籍装帧或统计图表等。

【学业要求】

6 年级

· 能根据考察结果,撰写简短的考察感受。

· 能根据班级、学校的环境特点和需求,绘制草图或制作模型。

· 能根据需要设计海报、请柬等。

7 年级

· 能根据考察结果,撰写调研报告。

· 能根据班级、学校、社区等公共空间的特点和需求,绘制草图 或制作模型。

·能根据需要设计海报、请柬、封面、书籍装帧、统计图表等。


学习任务 4 : 传承传统工艺

本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学习 制作或创作工艺品,体会传统工艺“守正创新”的内涵与意义。

【内容要求l

· 了解传统工艺的主要流程,认识每一种传统工艺都值得我们保护与传承。

• 运用剪 、刻、折、叠 、编、卷曲、 捏塑、磨制等方法制作工艺品,如剪纸、编织、刺绣、印染 、陶艺等。

【学业要求】

6 年级

· 能用传统工艺的方法制作工艺品,如剪纸、编织、刺绣、印染等。

· 知道中国传统工艺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 能用口头表达的 方式 与 同学分享 关 于保 护 传 统 工艺 的看 法与建议。

7 年级

· 能用传统工艺的方法制作或创作陶艺作品。

·知道中国传统工艺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也在积极创新。

·能用文字等方式表达关于保护传统工艺的看法与建议。学习任务 5: 创编校园微电影

本学习任务主要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校园现   实生活,探究各种问题,通过创编校园微电影  ,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增强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 力。

【内容要求】

·聚焦校园生活 ,观察、发现、记录校园中的人物、事物和景物, 提炼主题,编写校园微电影脚本,在文字描述或手绘草图中体现画面感和空间感。

· 分配角色,布置场景,运用长镜头、特写镜头等表现手法进行拍摄,捕捉环境中变幻的光影,体验运动的时空,体会虚拟故 事与现实生活的异同之处。

· 运用蒙太奇手法,使用制作软件,进行画面、对白和声音等的后期制作 ,创造优质的画面叙事效果。

·策划校 园微 电影 作品发 布与传播方案,设计与制作标识、海报、请柬等,进行校内外展示与交流。

【学业要求】

6 年级

· 能根据班级学习和生活拍摄班级微电影。

· 能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完成3 分钟的、反映班级学习和生活的微电影作品。

· 能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7 年级

· 能根据校园生活编写微电影脚本,并根据脚本拍摄校园微电影。

· 能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完成3—5 分钟的、表现校园生活的微电影作品。

· 能积极参与 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学提示】

(1 ) 教学策略建议

本学段根据“六三“学制与“五四“学制的教学需要,在每一个学习任务的“ 学业要求“中,对6 年级和 7 年级作了区分,便于教 师合理安排教学。

本学段教学以“领 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 为起点,引导学 生学习中外美术家、设计师、工艺师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技巧, 将其运用于“传递我们的创意”“ 营 造 环境”“传承传统工艺“学习任务,以 及“创编校园微电影”综合探索活动中。5 项学习任务,既各有侧重,

又相互联系。

“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 ”的教学重点是: 根据5,-._,7 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 当地美术活动、文博资源,设计单 元教学活动;运用美术欣赏方法,从 表现形式 、内容和文化 背景等层面,引导学 生领会不同时代、地区、民族和国家的美术家、设计师和工艺师表达思想、情感和创意的方式;指导学 生以视觉笔记、学习体会、报告、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表达、分享和交流,并鼓励学生拍摄、文字记录、手绘和文字相结合等方式,以及网络等手段,自主搜集世界各国的美术  资源,进行课后拓展学习;注重引导学生理解 “ 世界 各国的美术作品是不同文化的重要载体“,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传递我们的创 意” 的教学 重点是:引导学 生学习美术家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法  ;在学生产生各种构想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以讲授、演示、练习、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帮助学 生提高感 悟能力 、提炼主题的能力 ,以及运用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的能力,创作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术是认识与表现自我、他人和周围世界的重要方式”。

“营造环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程序;帮助学生发现班级、学校、社区环境中的问题,收集素材,提出设计构想;指导学生以手绘草图、立体模型及多媒体的方式呈现设计方案;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实施班级 、学校、社区改造项目,并进行展示与交流; 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设计能美化并改造我们的生活环境,同时让我们的生活融入艺术”。

“传承传统工艺”的教学重点是: 遵循“守正创新 ” 的传承与 发 展理念,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网络搜索等方式收集素   材,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家乡和其他地区传统工   艺的特征与内涵,发现工艺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解决 方案 ; 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做传统工艺品及文创产品 ,以线下或线上的方式展示自己创作的工艺品与文创产品; 注 重 引导学生理解“继承与创新是传统工

艺创作的重要原则”。 “创编校园微电影”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以美术的视角发现校园中的各种题材,提炼主题 ;在微电影脚本创作中 ,指导学生学习在文字描述和手绘草图中表现画面感和空间感的方法;在微电影拍摄中,指导学生布置场景,运用长镜头、特写镜头等表现手法进行拍摄;在微电影后期制作中 ,指导学生运用蒙太奇手法进行画 面、对白和声音等的制作;微电影作品完成后,师生共同策划校园微电影作品发布与传播方案,进行校内外的展示与交流 ; 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现代媒体艺术是丰富人们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的方式”。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 要让学生知道以临摹、添加 、拼贴等手法模仿和改变原作与抄袭作品的区别,学会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 2) 情境素材建议

本学段教学 时,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综合运用多种

教学方法和形 象直观 的教 学手段 ,结合 6—7 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 围绕本学段的学习任务,发掘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如“世界美术之旅”“中国画 的魅力”“科学幻想”“校园美术馆”“点亮乡村计划”“校园中 的故事 ” 等。

( 3 ) 学习活动建议

结合5—7 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围绕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及综合化的学习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以及基于间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 生访问中国美术家、设计师和工艺师,进行实地考察。


第四学段 (8 - 9 年级)

学习任务 1: 概览中外美术史

本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概览中外美术发展史,了解美术产生的 背景,以及不同时代、地区、民族和国家美术的特征,知道中国古代经典美术作品,以及近现代反映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解放和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美术作品,增强对伟大 祖国 、中华民族的情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 自信 ,形成开放包容的 心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内容要求】

· 欣赏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经典美术作品,了解中国美术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中国美术为世界美术作出的贡献。

· 欣赏我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 ,领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谱写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欣赏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了解世界各国美术发展的历史,体会世界美术的多样性,领悟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 在欣赏过程中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 、肌 理、空间、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对称、重复、对比、节奏、均衡、比例、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辨析世界主要的美术流派,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感受不同美术流派的特点。

· 了解知识产权的知识,知道在利用图像作品和文字资料时,须  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学业要求】

· 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美术作品,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知道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所创作的经典美术作品(含书法、篆刻)。

· 能与同学分享、交流反映我国近现代以来追求民族独立解放和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美术作品,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清怀。

· 能运用美术语言 ,辨析中外美术的主要流派,尊重并 理解世界美术的多样性。

· 在利用图像作品和文字资料时,能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学习任务 2: 表现无限创意

本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创造性地表达对自然与社会的感受、思考和认识,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内容要求】

· 学习有关色彩三要素、色彩情感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 分析圆形、 S形、三角形、横线、垂线、对角线、十字形等构图形式的美术作品,知道不同构图形式带来的美感。

· 观察 立方体和圆柱体,学习成角透视、圆面透视方面的知识。

• 了解中国画有关形似、神似的概念,以 及三远 法 (高 远、平远、深远)、勾 勒、点乱、没骨等术语。

· 学习中国画的工笔或写意技法,创作花鸟画 、山水画 、人物画作品。

· 根据自己对 生活 的感受与认识 ,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采用写实、夸张、变形、抽象等手法创作美术作品。

· 在吹塑板、厚纸板、雪弗板、胶片、木板、KT 板、陶泥板、石膏板、铝塑板等材料上,创作版画作品。

·根据自己的想象与构思 ,选用泥、纸、木材、金属丝及废弃物品,用雕刻、塑造、组装等方式创作雕塑作品。

· 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编写脚本,运用手绘动画的方法 ,或选择身边的物品、制作的泥塑等,用数码相机、摄像设备等拍摄,并结合计算机动画软件制作配有音乐的动画作品。

【学业要求】

· 能使用传统与现代的工具、材料和媒介,采用写实、夸张、变形、抽象等手法创作美术作品。

· 在创作美术作品时 ,能通过想象、联想、归类、重组等方式进行构思和实践,创作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 理解中国传统绘画在世界美术中自成体系、独树一 帜的创作观念和方式。

· 能运用现代媒 体艺术的 工具和手段,创 作动 态、多维的美术作品。

· 在班级或小组的各种活动中 ,能与同学合作互助,尊重和理解他人不同的想法或见解。

· 掌握正确使用工具、材料和媒介的方法,养成安 全使 用工具、材料和媒介的习惯。

· 在活动前 ,能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在活动结束 时 ,能 收拾、整理工具和材料,保待课桌和教室的整洁。


学习任务 3 : 我们与设计同行

本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了解“设计满足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 传递社会责任"的设计原则,为满足学校或社区的学习与生活需求设计作品,形成设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内容要求】

·根据班级 、学校或社区的不 同需求 ,用手绘或 计算机制作等 方式,设计标识、海报、统计图表、手绘地图、书籍装帧、校服或拍摄   动画、微电影等,理解形式、功能和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设计原则。

· 对所居住地区的革命遗址、古建筑或古村落进行调研 ,了解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撰写调研报告。

·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用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等方式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展示与交流。

【学业要求】

· 能根据班级、学校 或社 区的 不 同需 要 ,设计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

· 能图绕所居住地区的革命遗址、古建筑或古村落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撰写简短的图文相结合的调研报告或制作立体模型。


学习任务4: 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

本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制作传统工艺品或文创产品,认识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

【内容要求】

·收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资料,了解其基本概念和情况,感悟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 学习剪、刻、折、叠、编、卷曲、捏塑、焊接等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制作 工艺品,如剪纸、编织、刺绣、印染、陶艺,以及 竹木、金属材料的作品等。

· 结合不同地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设计文创产品及其识 别系统,如旅游纪念品,或为庆典、博览会、运动会等设计形象一体化的识别系统。

【学业要求】

· 能用口头或书面表述等方式,表 达对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的认识。

·能用传 统工艺的制作方法制作工艺。

· 能借鉴不同地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设计文创产品。

· 能对自己创作或制作的作品进行反思,倾听他人的建,议并加以改进。

· 能安全使用工具和材料,养成勤千钻研、细致耐心、认真责负 的工作态度。


学习任务 5 : 理解美术的贡献

本学习任务主要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美术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理解美术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及构建人类命运同共体的独特作用,进 一步提升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

【内容要求】

·多角度探究美术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对推动政治、文化、经济、科技发展方面的作用。

·综合运用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 围绕“美术的贡献“,创作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图画书、视觉笔记、立体模型、动画、微电影等。

·策划展示方案, 进行校内外展示与交流。

【学业要求】

·能综合运用所学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从书本、网络及生活体验中获取信息。

·能运用比较、联想、推理、论证等 方法,从一个或多个角度探究美术对政治、文化、经济、科技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 能通过创作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图画书、视觉笔记、动画、微电影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理解美术对个入发展、社会进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提示】

(1)教学策略建议

本学段教学以“概览中外美术史”为起点,引导学生学习中外美术家、设计师、工艺师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技巧,将其运用于”表现无限创意”“我们与设计同行”“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学习任务,以及“理解美术的贡献”综合探索活动中。5  项学习任务,既各有侧重, 又相互联系。

”概览中外美术史”的教学 重点是:根据  8—9 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单元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学会辨析不同风格与流派,并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探究美术的发展历程,把握其基本脉络 ;指导 学 生建立学习档案袋, 将调查记录、活动记录、文献资料、报告、自我反思与他人评价等以文本、表格、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存入其中,为评价提供依据;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术反映不同时代、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与文化传统”。

”表现无限创意”的教学重点是:设计单元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家观察、思考和表现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想要表现的题材,提炼主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传统与现代的工具、材料和媒介,选用绘画 、雕塑、摄影、动画、微电影等形式,富有创 意地完成作品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观念和情感; 鼓励学生将创作的作品用千文创设计、班级布置和校园展示等,进行分享与交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美术可以表达思想与情感,并发展创意能力 ”。

“我们与设计同行”的教学 重点是: 确 立基 于项 目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设计师的思考与工作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观察并记录自然环境、社区活动的现状与特征,自主发现与生态环境、美好生活相关的设计间题; 指导学生根据设计需求进行分析和讨论,筛选想法,提出设计目标,制订设计方案,并以手绘草图、实物模型或动画、微电影等方式呈现设计成果,在班级、学校及社区进行展示、交流与验证评价;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设计满足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传递社会责任“。

“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的教学重点是:采用调查地方工艺、参观历史和民俗博物馆、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组织课堂讨论或辩论会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作用;指导学生提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并将其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开展

“中国文创产品走向世界”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拓展活动;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 增强文化自信 ,涵养家国 情怀。

“理解美术的贡献”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以美术课程为主体, 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组织单元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工具 、材料和媒介 ,以及综合性技能和表现方式,表达对美术所作贡献的感悟和理解;引导学生理解“美术对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进一步提升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 要让学生知道以临摹、添加、拼贴、挪用等手法模仿和改变原作与抄袭作品的区别,在使用图像作品和文字资料时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 2) 情境素材建议

本学段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清境,综合运用多种   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 3—9 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 困绕本学段的学习任务,发 现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如“美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美丽大数据“”和谐社区改造计划”“中国文化传播”“社区、公共空间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等。

( 3 ) 学习活动建议

结合3—9 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 学习能力,围绕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及综合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和社区服务学习等。在条件允许的情   况下,带领学生访问美术家、设计师和工艺师,进行实地考察。





道勤主机提供365天*24小时全年全天无休、实时在线、零等待的售后技术支持。竭力为您免费处理您在使用道勤主机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 如果您是道勤主机用户,那么您可以通过QQ【792472177】、售后QQ【59133755】、旺旺【诠释意念】、微信:q792472177免费电话、后台提交工单这些方式联系道勤主机客服! 如果您不是我们的客户也没问题,点击页面最右边的企业QQ在线咨询图标联系我们并购买后,我们为您免费进行无缝搬家服务,让您享受网站零访问延迟的迁移到道勤主机的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道勤网- 推荐内容!上一条 /2 下一条

!jz_fbzt! !jz_sgzt! !jz_xgzt! 快速回复 !jz_fhlb! !jz_lxwm! !jz_gfqqq!

关于我们|手机版|小黑屋|地图|【道勤网】-www.daoqin.net 软件视频自学教程|免费教程|自学电脑|3D教程|平面教程|影视动画教程|办公教程|机械设计教程|网站设计教程【道勤网】 ( 皖ICP备15000319号-1 )

GMT+8, 2024-6-25 14:06

Powered by DaoQin! X3.4 © 2016-2063 Dao Qin & 道勤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